近期,第一財經發布了一篇為《中國城市老齡化大數據:149城深度老齡化,集中在這些省份》的文章,其中第一財經記者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除三沙市之外的33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三沙市之外的普通地級市、州、盟,下稱“市”)的人口年齡構成進行梳理后發現,目前全國有149市已進入到深度老齡化,在東北地區、成渝城市群、黃河中下游、中部地區、長三角較為集中。
根據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13.50%,按照國際通行的劃分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即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達到14%,進入深度老齡化;達到20%,進入超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們的數據為13.5%,也就意味著我國已經處于深度老齡化社會的邊緣了。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現象,也是21世紀的全球大趨勢,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老齡化的趨勢雖說帶來了養老負擔,但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發展動力,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也為“銀發經濟”的崛起打好了基礎。
從概念上來看,“銀發經濟”又叫老年經濟、老年產業,主要是指與老年人群相關的經濟,它的發展與老齡化社會密切相關。它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有衛生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旅游娛樂、房地產、教育、咨詢服務等各個領域。
而其中消費一直都是人群需求的變化,同時,我們所認為的老年群體已經不是我們原本想當然的老年人了,從收入情況來看,2020年中國城鎮中收入老年人口最多,為1.1億人,低收入老年人口0.3億人,高收入老年人口0.2億人,而同時,作為首批中產階級60后也步入了老齡化,隨著中高收入老年人數量的不斷增長,整個“銀發經濟”也發了不一樣的變化。不同年齡層次的中老年人在衣、食、住、行、游、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需求,這也形成了龐大且多元的銀發經濟市場。其中,關于住方面的舒適家居行業也在針對老年群體做出應有的變化。
首先就是健康化,這一點很好理解,說的也很多,在這就不贅述了,老年人作為高危人群,對于他們來說,擁有舒適健康的休息空間十分重要,并且無論老年群體怎么變化,但對于銀發經濟來說,其核心是健康,這是根本不變的,尤其是在倡導大健康戰略的當下,健康型的產品肯定是主賽道。
其次就是舒適家居產品的適老化。產品適老化,會讓很多人聯想到很早以前市場上大標識、大按鍵、功能單一的產品,但適老化并不是落后的代名詞。而在各種技術發展的當下,適老化已經發生了改變,其當下的含義是利用智能化的功能讓老年群體體驗更方便的居家生活,比如產品的語音控制,手機控制,對于老年群體而言,如果產品不是釋放雙手、給生活帶來便利的,那么對于此類產品就會使老年群體缺乏使用的興趣。
而不僅是產品在適老化,整個社會都在適老,反過來也可以說,老年群體正在積極的追趕潮流,從擁有智能手機到熟練使用,再到擁抱數字生活,有錢有閑的老年人已經成為了眾多企業爭奪的對象,對企業而言,操作簡便、以人為本的科技設計才是對于“銀發經濟”市場核心競爭因素,把握好這個尺度,產品更容易受到市場的歡迎。(小金)